资讯

“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与法治宣传等职能,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更好落地实施。一方面,建议检察机关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开展普法宣讲,让企业员工更加深入 ...
陕西是一片红色沃土,也是党的检察事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21年,陕西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开启了一场持续4年的红色守护行动。今年1月,该院又部署开展“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专项保护工作(下称“专项保 ...
本报讯(记者单鸽)5月10日至16日,“高质量调研服务高质效办案”检察调研人才培训班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分州市检察院的119名法律政策研究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培训。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轮值主席伊拉克总统拉希德致贺信,祝贺第三十四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在巴格达召开。
本报讯(记者闫晶晶 通讯员韦安)为推动形成互联网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检察合力,5月13日,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在北京举行“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协同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合作仪式,并签署《关于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协同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的合作框架意见》(下称《意见》)。
此次培训旨在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党组对检察侦查“依法稳慎、务必搞准”的总要求,立足检察侦查“三个重要”的职能定位,贯彻落实好“三个善于”理念,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检察侦查队伍实战素能。
亲朋好友聚会时,有人拿出标着“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酒,故弄玄虚地吹嘘起来……“特供酒”真的是特供吗?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特供酒”的案件,为大家揭开了“特供酒”的神秘面纱。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5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乌拉圭前总统穆希卡不幸逝世向乌拉圭总统奥尔西致唁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向穆希卡亲属和乌拉圭人民表示诚挚慰问。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记者闫晶晶)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16日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第五办案组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谌贻琴参加会见并在大会上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随后,她在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饱含深情、内涵丰富,对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给予极大鼓舞和激励。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动员全社会扶残助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团结带领、支持帮助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无障碍环境建设正是检察机关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这项改革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最高检指导各地检察机关积极稳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探索实践,切实维护残疾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施行以来,检察机关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将贯彻实施民法典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法定职责,通过修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会同法院完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机制、协同健全虚假诉讼常态化惩治和预防机制等,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件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