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始祖鸟是已知最古老的鸟类之一,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开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奥秘。记者5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中美两国科学家合作发表了一件始祖鸟新标本——芝加哥标本,揭示了始祖鸟的骨骼、软组织及羽毛等细节,为恐龙到鸟类演化关键期 ...
月球其实有“两副面孔”。其中一面温柔娴静,布满深色的月海;另一面崎岖不平,像极了被遗忘的荒野。长期以来,科学家都在猜测:这种表面差异是否意味着月球内部也藏着不同的“心思”。答案的确如此:月球之“心”原来是不对称的!通过对差异的描述和对原因的假设,科学 ...
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大脑如何“导航”手的运动方面,获得了机理上的发现。他们通过记录猕猴执行自然抓取任务时的神经活动,首次发现在大脑的运动皮层中存在一种类似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够在抓取过程中实时表征手在空间中的位置。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记者5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其科研团队与旗下孵化企业联合研发的一种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将为骨损伤治疗带来新的临床方案。
研究团队还计算了其他多种宇宙天体和物质的“衰亡”时间表: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仅通过类霍金辐射方式蒸发,月球约需要3×1089年,超大质量黑洞要1096年,本星际云要10127年,而超星系团暗物质晕要10135年。
通过分析过去300万年间地球不同暖期的气候数据,并结合三种典型的未来增暖情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成功揭示全球变暖背景下南亚夏季风的演变规律,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14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近日,由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全球20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团队,验证了名为“频率相位传递”的技术。这一技术通过改正地球大气扰动效应,提升了事件视界望远镜对极暗弱黑洞的观 ...
在中国西北的戈壁深处,新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为煤炭资源接续区和战略性储备区。其中,准东煤田的储量达到3900亿吨,是中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在火力发电领域,燃煤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70%~80%。准东煤因价格便宜、储量丰富,在西北地区使用尤为普遍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牵头发起的“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和丁林院士等牵头发起的“国际巨型高原研究会”(PlateauPlus)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IDSSD)执行委员会正式批准。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